Yoshua Bengio
1964年生,加拿大人。他是世界公认的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之一,因其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与杰弗里·辛顿、杨立昆一同获得了2018年图灵奖。他是蒙特利尔大学全职教授,也是Mila魁北克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创始人和科学主任。他作为高级研究员共同指导CIFAR的“机器与大脑学习”项目,并担任IVADO科学主任。他关注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和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人的目标,积极为《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的蒙特利尔宣言》做出贡献,他还是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David Patterson
David Patterson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教授,Google杰出工程师,RISC-V基金会董事会副主席和RIOS实验室主任。他拥有UCLA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最成功的研究工作包括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和工作站网络(NOW)项目。这项研究促使他发表了多篇论文,著作七本,其中最著名的是与该书由约翰·轩尼诗(John L. Hennessy)合著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一种定量方法》。他的最新著作是与安德鲁·沃特曼(Andrew Waterman)合著的《 RISC-V读者:开放式架构图集》。 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硅谷工程名人堂的成员。他的教学获得了ACM Karlstrom奖和IEEE Mulligan奖。作为ACM和CRA的前任主席,他两次获得了杰出服务奖。他曾担任Tapia会议的大会主席,并获得了Tapia成就奖的科学奖学金,公民科学和多元计算奖。他最近一次获奖是与约翰·轩尼诗(John L.Hennessy)共同获得了ACM A.M图灵奖。
Stuart Russell
Stuart Russell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ACM Fellow、AAAI Fellow、AAAS Fellow。1995年荣获IJCAI Computers and Thought Award。他与Google研究总监Peter Norvig合著的《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是人工智能权威教材。2020年,他的新书《AI新生:破解人机共存密码——人类最后一个大问题》(Human Compatibl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oblem of control)在中国出版。
Toby Walsh
Toby Walsh 是新南威尔士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澳大利亚人工智能领域最知名的专家之一。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ACM Fellow、AAAI Fellow、AAAS Fellow。曾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奖和澳大利亚桂冠学者奖等殊荣。他也是非常活跃的意见领袖,通过撰文、演讲和采访,在全球各大报刊、网站和电视台分享人工智能及其社会影响的专业见解。
Jeff Hawkins
Jeff Hawkins 是美国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与神经科学家。他主导研发了手持设备Palm与Treo,是Palm公司与Handspring公司的创办者,同时也是Numenta公司首席科学家和联合创始人。著有《论智能》(On Intelligence) 和 《千脑智能理论》(The Thousand Brains Theory of Intelligence).
Bart Selman
Bart Selman是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I候任主席,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致力于人工智能知识表示(knowledge representation)方面的研究。
朱民
朱民博士目前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中英对话机制“一带一路”金融与专业服务公使。他也兼任“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柳叶刀》全球抗疫委员会委员。他是复旦大学校董、世界经济论坛董事会常务董事、彼特逊国际经济研究院董事会董事。朱民博士于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此前,他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和中国银行副行长。他曾在世界银行工作,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复旦大学讲授经济学。 朱民博士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与硕士学位,从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并从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董和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荣获复旦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奖。他在2014年获《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奖,2015年获《影响世界的华人大奖》,2016年获《10年全球金融风云人物》奖,2018年获《影响中国年度学者》奖,2019年入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海归40人榜和建国70年海归70人榜。
鄂维南
鄂维南,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首任院长。 1982年鄂维南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198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1999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和应用数学及计算数学研究所教授;2009年获得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克来曼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入选美国数学学会会士;2014年创办大数据建模分析公司普林科技,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同年就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2015年出任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任院长;2018年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首任院长。 鄂维南主要从事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及其在力学、物理、化学和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宋晓冬
宋晓冬(Dawn Song) 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在于深度学习和安全性。她研究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的各种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包括软件安全性,网络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分布式系统安全性,应用密码学及机器学习和安全性的交叉领域。她曾获得麦克阿瑟奖学金,古根海姆奖学金,NSF职业奖,斯隆研究奖学金,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TR-35奖, George Tallman Ladd Research Award, the Okawa Foundation Research Award等各种奖项的获得者。李嘉诚基金会“科学界杰出女性演讲系列奖”,IBM,Google和其他主要科技公司的“教师研究奖”,以及顶级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她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在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之前,她于2002年至2007年担任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助理教授。
张宏江
张宏江,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北京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曾任金山软件CEO,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并成为微软第一批“杰出科学家”。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和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双院士,曾荣获2010年IEEE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和2012年ACM多媒体杰出技术成就奖,并获评2008年度美国杰出亚裔工程师奖。发表过近四百篇学术论文,编著过多本学术专著,入选Guide2research发布的“2019年全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H-index排名前1000科学家”并在中国大陆学者中排名第一。
黄铁军
黄铁军,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入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和类脑智能,对高效视频编码标准和视觉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脉冲视觉模型并开发了超高速脉冲视觉芯片和系统。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IEEE标准20多项,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10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序1)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次(2012序2,2010序4)。
唐杰
唐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智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兴趣包括: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发表论文200余篇,拥有专利20余项。主持研发了研究者社会网络挖掘系统AMiner,吸引了220个国家/地区1000多万独立IP访问。曾担任国际期刊ACM TKDD的执行主编和国际会议CIKM’16、WSDM’15的程序委员会主席、KDD’18大会副主席以及IEEE TKDE、ACM TIST、IEEE TBD等期刊编委。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奖学金、CCF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学者、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KDD'18 杰出贡献奖。2012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Carla Gomes
Carla Gomes,葡萄牙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康奈尔大学教授。ACM Fellow、AAAI Fellow、AAAS Fellow。她是计算可持续性研究所的创始主任,因在开发计算方法应对可持续性挑战方面的开拓性工作而闻名。 她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研究,包括约束推理、数学优化和算法选择等。她在计算可持续性方面的工作包括生态保护,农村资源制图和材料科学的模式识别。
Peter Dayan
Peter Dayan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论研究所所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AAAS Fellow。2012年荣获Rumelhart Prize。他在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学等领域都卓有成就。作为机器学习和强化学习的先驱,他与Hinton合作的Helmholtz机、与Watkins合作的Q-Learning都影响深远。他也是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的博士后导师。与人合著了计算神经科学名著 Theoretical Neuroscience。
Oren Etzioni
Oren Etzioni博士是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I2)的首席执行官。他自2020年10月起担任华盛顿大学名誉教授,并自2000年起担任Madrona Venture Group的风险投资合伙人。他于2013获得西雅图年度最佳极客奖。他还创立且联合创立了多家公司,包括Farecast(后被Microsoft收购)。他撰写了100多篇技术论文,并为《纽约时报》,《连线》和《自然》杂志撰写AI评论。他在开拓元搜索,在线购物比较,机器阅读和开放信息提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Fabio Cozman
Fabio G. Cozman是圣保罗大学(USP)的全职教授,圣保罗大学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和知识表征。他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担任人工智能不确定性会议的程序主席和大会主席,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区域主席;人工智能杂志,人工智能研究杂志和国际近似推理杂志副编辑等职务。他是巴西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主席,并获得该学会颁发的人工智能科学成果奖。
苏炜杰
苏炜杰,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机器学习研究联席主任。加入宾州大学之前,于2016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于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优化、隐私保护数据分析和高维统计。2016年获得斯坦福 西奥多·安德森论文奖,2019年获得 NSF CAREER奖,2020年获得斯隆研究奖。
马超
马超,201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后赴普林斯顿大学应用数学系攻读博士,并于2020年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鄂维南教授。此后于斯坦福大学任Szego助理教授至今。马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模型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其优化与泛化表现。此外,他也致力于深度学习方法在科学计算问题中的应用。
Wendy Hall
Wendy Hall,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物理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计算机学会Fellow。她是英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领袖,曾任ACM主席、英国计算机学会主席、欧洲研究理事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工程院资深副主席和英国首相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Wendy Hall教授是国际W3C组织倡导的“万维网科学”(Web Science)(Science, vol 313, 769, 2006)发起者之一。Wendy Hall院士的研究领域包括万维网科学,语义网,超媒体链接服务,数字图书馆,人机交互。迄今为止,她在万维网科学、语义万维网、超媒体,数字图书馆等相关领域发表论文350余篇。因其在学术界的突出贡献,Wendy Hall院士2009年获封英国女爵士称号,被称为是当今英国IT领域最杰出的女科学家之一。
李涓子
李涓子,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术语委员会执行委员。研究兴趣是语义Web,新闻挖掘与跨语言知识图谱构建。多篇论文在重要国际会议(WWW、IJCAI、SIGIR、SIGKDD)和学术期刊(TKDE、TKDD)上发表。主持多项国家级、部委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欧盟第七合作框架、新华社项目等。获得2011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3年人工智能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201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Katya Scheinberg
Katya Scheinberg,康奈尔大学教授。在加入康奈尔大学之前,她是里海大学工业和系统工程系Harvey E. Wagner讲座教授。她本科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加入Lehigh之前,她曾在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担任研究人员超过10年。Katya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针对连续优化中的各种问题开发实用算法(及其理论分析),如凸优化、无导数优化、机器学习、二次规划等。2015年,她与安迪·康恩(Andy Conn)和路易斯·维森特(Luis Vicente)共同获得了拉格朗日奖(Lagrange Prize)。2019年,她被Informs Optimization Society授予Farkas奖。
马维英
马维英,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曾任 ACM/Springer 多媒体系统期刊的编委以及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 (TOIS)期刊的副主编。他还是许多国际会议的组织和程序委员会成员,如ACM SIGIR、ACM Multimedia、ACM CIKM、WWW (WebConf)、ICME、CVPR、SPIE Multimedia Storage and Archiving Systems、SPI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等。他曾在世界级会议和学报上发表逾 350 篇论文,拥有 160 多项技术专利。2018,他入选TOP100的产业科学家,全球排名86。
山世光
山世光,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导,现任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他是基金委优青,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CCF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 首届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的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已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CCF A类论文100余篇,论文被谷歌学术引用20000余次。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VPR2008 Best Student Poster Award Runner-up奖。
李兆平
李兆平,女,国际著名计算神经科学专家。计算神经科学用物理、生命科学、数学、 计算机、工程等综合方法和观点来研究脑的认知、学习和意识等功能。她在大脑功 能中的视觉、嗅觉、记忆、学习、信号处理、神经网络和运动控制等方向都做有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提出了“视觉初皮层注意显著图”的理论。该理论的概念超出了传统观念(包括1980年诺贝尔奖的工作)的范围,因其涉及大脑注意和视觉中的主要功能,又取得了近期一些实验的支持,引起学术界的极大注意。该理论将对大脑尤其是视觉功能的理解和研究产生新的方向性推动。
Will Knight
Will Knight是《连线》杂志的资深作家,撰写了人工智能相关文章。他之前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资深编辑,报道AI,机器人技术和中国AI的发展。
应雷
应雷是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强化学习,大规模通讯网络和云计算系统,数据隐私和图挖掘。
贾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生导师、长聘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学家。她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情感计算、美学计算和人机语音交互。目前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语音对话与听觉专委会秘书长、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获得2012年ACM Multimedia Grand Challenge Prize,2018年IJCAI Early Career Spotlight Paper、2018年ACM Multimedia Best Demo Award、2018年ACM SIGMM Emerging Leaders等学术荣誉,获得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排名第一)、2019年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徐昕
徐昕,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智能科学技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是机器人和智能无人系统的机器学习与自主控制。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973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70余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IEEE TNNLS, IEEE TSMC: Systems, IEEE TPAMI, J. AI Research, Information Sciences, J of Filed Robotics, IEEE TCST, IEEE TITS, IEEE T-IE, IEEE/ASME T-Mechatronics等期刊,SCI收录80余篇。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MC: Systems, Information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等国际SCI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副主编以及《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期刊编委。
郝建业
郝建业博士,华为诺亚方舟决策推理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强化学习、多智能体系统。发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100余篇,专著2部。 主持参与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等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荣获ASE2019、DAI2019、CoRL2020最佳论文奖等,同时在游戏AI、广告及推荐、自动驾驶、网络优化等领域落地应用。
秦志伟
秦志伟(Tony)博士,滴滴AI Labs首席研究员,决策智能团队负责人,致力于网约车交易市场中核心策略优化的研究。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运筹学博士,曾在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任职研究科学家,近几年主要聚焦在强化学习及其在运筹优化,智能交通,在线营销上的应用。他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运筹优化的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近30篇论文,并是多个会议和期刊(NeurIPS, ICML, KDD, AAAI, PAMI等)的评审专家。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 INFORMS 2019年Daniel H. Wagner Prize(运筹学杰出应用奖),并入选NeurIPS 2018 Best Demo Awards。Tony拥有10多项美国专利,涵盖智慧交通,供应链管理,和推荐系统。
汪昭然
汪昭然,美国西北大学IEMS系和EECS系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ORFE 系(Microsoft Research PhD Fellow)。研究方向为增强学习、统计和优化,侧重于多智能增强学习和博弈论。曾获 AISTATS Notable Paper Award 以及 INFORMS 和 ASA 的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s。
孙剑
孙剑,智源研究员。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Face++)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前微软亚研院首席研究员。自2002年以来在CVPR、ICCV、SIGGRAPH、PAMI等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两次获得CVPR最佳论文奖(2009;2016)。孙剑博士带领的团队于2015年获得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五项冠军 (ImageNet分类,检测和定位,MS COCO 检测和分割) ,其团队开发出来的“深度残差网络”和“基于区域的快速物体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学术和工业界。
马坚
现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 2009年至2015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并获终身教授)。他于2016年1月加入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生物系,同时也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的Affiliate Faculty。他的实验室主要从事针对基因组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并应用于理解疾病的分子机理,同时也研究新算法对多模态的医疗健康数据(譬如影像、基因组等)的有效整合。
刘铁岩
刘铁岩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领导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工作。 刘铁岩博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ACM Distinguished Member)。刘博士还是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兼职教授,诺丁汉大学荣誉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担任了包括WWW/WebConf、SIGIR、KDD、NIPS、ICML、AAAI在内的诸多顶级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本地主席和领域主席,以及包括ACM TOIS、ACM TWEB在内的国际知名期刊的副主编。他还担任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工委副主任、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云体系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上海徐汇区科协常委等社会职务。
李明
李明,华裔科学家,曾经担任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加拿大首席讲座教授(CRC Chair Professor),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现为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他同Paul Vitanyi一起在Kolmogorov复杂性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李明教授创办了人工智能科创公司RSVP Technologies Inc.公司,位于滑铁卢市。
彭建
彭建,2015年起担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副教授,2016年美国斯隆奖获得者。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 CSAIL 实验室的博士后,也是白石研究中心生物医学方向访问学者。2013年,他在芝加哥丰田技术学院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和机器学习。
袁洋
袁洋,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智源青年科学家。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18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师从Robert Kleinberg教授。在博士期间,于2014年-2015年前往微软新英格兰研究院做访问学生,并于2016年秋季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生。2018-2019年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大数据科学学院(MIFODS)做博士后,师从Piotr Indyk教授和Aleksander Madry教授。袁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医疗、AI可解释性、AI大系统。
闫峻
闫峻博士于2006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信息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4 年获得微软优秀学者称号(每年亚洲 15 人)。2005 年 4 月至 2006 年初任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于 2006 年 7 月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企业智能化和数据挖掘组的负责人。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中的知识挖掘,基于知识的机器学习,文本处理技术,信息检索,互联网广告等并更加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至今为止,他的数十项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微软的 不同技术产品中,获取技术专利数十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80 余篇,包括 SIGKDD, SIGIR, WWW, ICDM, TKDE 等。曾任CCKS工业论坛主席,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工程硕士导师。 现为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医疗健康与生物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于2017年加入医渡云任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田奇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曾任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正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2016年当选IEEE Fellow。
胡事民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智能信息处理和系统软件等。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2015年担任两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16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在ACM TOG/SIGGRAPH、IEEE CVPR等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并担任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主编和CAD等多个期刊编委。
袁进辉
2008年7月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前MSRA(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360搜索早期成员。曾开发鹰眼系统,被中国国家队作为日常训练辅助系统,2013-2016年,其在MSRA从事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研发工作,2014年其研发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主题模型训练算法和系统LightLDA,被应用于微软在线广告系统。曾在计算机视觉及多媒体领域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
翟晓华
翟晓华是谷歌大脑研究员。他于2014年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致力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主要研究兴趣为表征学习、迁移学习、自我监督学习、生成模型和跨模态感知。
胡晓光
2015年带领团队上线全球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翻译引擎;现负责飞桨核心框架应用开发,包括大量前沿的模型算法库的研发,致力于打造最好用的深度学习平台,服务广大AI开发者。
林伟
十五年大数据超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经验,负责阿里巴巴大数据MaxCompute和机器学习PAI平台整体设计和构架,推动MaxCompute2.0,以及PAI2.0、PAI3.0的演进。加入阿里之前是微软大数据Cosmos/Scope的核心成员,在微软研究院做分布式系统方面的研究,分别致力于分布式NoSQL存储系统PacificA、分布式大规模批处理Scope、调度系统Apollo、流计算StreamScope以及ScopeML分布式机器学习的工作。在ODSI、NSDI、SOSP、SIGMOD等系统领域顶级会议发表十余篇论文。
贾志豪
目前是Facebook研究员,将于2021年秋加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主要为计算机系统和机器学习的交叉领域,致力于构建高效、可扩展和高性能的机器学习计算系统。
胡本钢
美国Puerto Rico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曾担任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美国花旗集团、JP摩根大通银行等多家知名公司高级职务,是国家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工作。2009年1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孙会峰
上奇创始人兼董事长,兼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创新中心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特聘专家,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信基金会资深咨询委员,数字经济投融资联盟特聘专家,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历任工信部下属上市公司赛迪顾问(HK08235)副总裁、总裁等职。
吕本富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经济专家。200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6至2012年任国科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学术和社会兼职: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 吕本富也是国内电视节目的财经评论嘉宾,参与央视《对话》和《财经评论》近100期的节目策划和评论。主要研究领域:网络经济和网络空间战略、创新创业管理、管理智慧与谋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图书3部。
朱礼军
宋睿华
宋睿华,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本科、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2003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信息检索与挖掘,推荐和文本生成的研究。她提出的网页分块及重要性预测获得国际万维网会议WWW 2004的最佳论文提名。她提出的从不同网站抽取主体内容的通用方法,是微软浏览器IE 11之后的阅读功能的核心。2017年5月,湛庐文化出版了人类史上第一本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其中所有的诗歌正是由她主导研发的算法生成。她随后加入微软小冰,任首席科学家直至2020年7月。2020年9月,宋博士加入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任长聘副教授。她近期的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的文本创作、自然语言的多模态理解和多模态对话系统。宋睿华博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已发表了学术论文80余篇,拥有25余个国际专利。
Joshua Gans
Joshua Gans是多伦多大学罗德曼商学院战略管理和技术创新与创业教授。他从事反垄断监管和知识产权咨询已有20年。
金哲
金哲目前是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如何提供信息以克服信息问题。她的研究应用在包括零售食品安全、医疗保险、处方药、电子商务、在线评论、监管检查、科学创新、数据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等领域。她的许多工作都被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福布斯》、《彭博社》和《洛杉矶时报》在内的主流媒体报道。
罗红
罗红是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她在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前在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她的研究集中在公司的创新激励政策,市场创新战略,以及知识产权管理。
周黎安
周黎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88年和1991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Economic Journal,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等国内外一流经济学和管理学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官员晋升激励与行为、政府治理、政治关联和大饥荒的长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1993年和2007年两次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8年和2011年分别荣获“厉以宁科研奖”和“厉以宁教学奖”。
卢海
卢海现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和中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和资本市场教授。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能源系低温专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工商管理博士。研究方向包含内幕交易和做空行为,会计信息选择性披露和监管,估值和金融分析师, 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研究成果获华尔街日报,美国证监会,加拿大投资工业监管组织等媒体和监管机构关注。2015-2016年任北美中国会计学教授协会主席。现为国际会计学术期刊《当代会计研究》编辑。卢海教授现正筹建光华-罗特曼信息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由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支持。
张悠慧
张悠慧,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市智源学者。近年来专注于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类脑芯片与基础软件研究,发表NATURE、ASPLOS、MICRO、IEEE TC/TPDS等重要国际期刊/会议论文多篇。在类脑芯片方面的工作被评为2019年国内十大科学进展,获2019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称号以及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主任特别推荐成果称号;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与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与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一次。
蔡一茂
蔡一茂: 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兼微纳电子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源学者,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骨干。长期从事存储器及类脑芯片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以及自然基金重点在内的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了中国专利授权40余项,美国专利10余项。现任中国存储器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微电子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信息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集成电路产业全书》编委等学术职务。
包云岗
包云岗,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副所长,兼任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RISC-V国际基金会理事。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开源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等。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计算所-华为战略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及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制多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应用与华为、阿里、微软、英特尔等企业,相关工作发表于ASPLOS、CACM、HPCA、ISCA、NSDI、SIGCOMM等国际一流学术会议与期刊。2016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特邀大会报告人、ARM2018全球研究峰会三个45分钟特邀大会报告人之一,荣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翟季冬
翟季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ACM中国高性能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智源青年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性能计算、性能评测、编译优化等。2015-2016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任访问助理教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国际会议和期刊SC、PPoPP、ICS、MICRO、ASPLOS、ATC、CGO、NSDI、IEEE TPDS、IEEE TC等。其中SC14论文入选会议Best Paper Finalist,是大陆学者首次入围该奖项。担任NPC 2018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 Cluster 2021领域主席、SC 2018/2019/2020程序委员会委员、PPOPP 2019/2020/2021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IEEE TC、IEEE TPDS、IEEE TCC和JPDC编委、IEEE TPDS客座编委(Guest Editor)、FCS和JCST青年编委等。担任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教练,指导的团队共十次获得世界冠军。在2015年和2018年包揽了SC、ISC、ASC三大国际超算竞赛的总冠军,实现“大满贯”。其中,SC15冠军是大陆高校首次在该项赛事中获此殊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IEEE TPDS杰出编委奖 (Editorial Excellence Awar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尹首一
尹首一,教授,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可重构计算、智能计算芯片设计、低功耗设计。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包括IEEE JSSC、TPDS、TCSVT、TVLSI、TCAS-I/II和ACM/IEEE ISCA、ISSCC、VLSI、DAC、CICC等集成电路和体系结构领域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著作两部。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将等荣誉。领衔设计了全球知名的Thinker系列人工智能芯片。
韩银和
韩银和,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计算机体系结构。在这些领域共发表了110多篇学术论文,包含多篇ISCA、HPCA、DAC、ICCAD等体系结构和芯片领域顶级会议论文。韩银和获得过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百篇优博提名(奖)、中科院优博、计算机学会优博等,担任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主席(2016-2017),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专委主任。他的工作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
罗国杰
罗国杰,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及设计自动化算法。曾获2013年ACM/SIGDA杰出博士论文奖、2016年CCF-Intel青年学者提升计划奖、2017年ASPDAC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2019年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源学者”计划资助。
陈云霁
陈云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方向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他带领团队研制了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寒武纪1号”,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在近亿台智能手机和服务器中,被Science杂志刊文评价为深度学习处理器研究的“先驱”和“引领者”。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叶杰平
叶杰平,贝壳找房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智源研究员,密西根大学教授,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叶杰平博士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出行、居住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他曾获得KDD和ICML最佳论文奖,荣获2010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涯奖、201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卓越奖”、2019年度国际运筹学领域顶级实践奖--瓦格纳运筹学杰出实践奖(Daniel H. Wagner Prize)。
王在
王在,现任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本、硕、博均就读于中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后,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是寒武纪公司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核心成员,现全面负责寒武纪公司的运营管理,包括市场、销售、供应链、行政等工作。同时参与寒武纪芯片产品的迭代研发设计,主持并推动了多款产品的产业化落地,持续打造寒武纪生态体系建设和发展。
郑曌
计算机界“奥林匹克”ACM世界冠军 软件定义算力技术总设计师、主导设计首个以AI为驱动的算了平台 主导研发的FPGA加速卡获多项技术专利 曾任Pinterest搜索架构与个性化部门技术负责人 曾任Google广告团队主要架构师
冯洋
中科院计算所“新百星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019年度“卓越之星”获得者、自然语言处理课题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在中科院计算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谢菲尔德大学和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USC/ISI)开展研究工作。
刘世霞
主要研究方向是可解释机器学习、文本可视分析和文本挖掘,在ACM/IEEE Trans和CCF A 类会议上共发表 论文50余篇, 授权专利40余项。2020入选 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可视化领域最高荣誉,首批入选的亚洲学者);担任 CCF A类会议 IEEE VIS (VAST) 2016/2017的 论文主席(亚洲学者首次),IEEE VIS 2020-2023 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共9人);担任CCF A类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in-chief,迄今为止两位亚洲学者当选)、曾任编委,获2016 最佳编委;担任CCF A类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编委(Associate editor);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和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的编委。
史元春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等,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科研成果包括交互效率模型、自然动作建模方法、智能空间计算平台、多媒体多播协议等,近年连续获得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 、并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宋丹丹
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青年英才、微软铸星计划青年学者、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分别于2004年与2009年7月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士与博士学位,系优秀博士毕业生,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获得者。
徐志伟
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伏羲智库高级顾问。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体系结构,分布式计算系统与网络计算科学研究。曾任曙光超级服务器、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网络虚拟计算环境、网格操作系统、处理ZB级数据的海云计算系统等多个国家和欧盟科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获得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
庄莉
2008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镁佳科技CEO。曾任蔚来软件发展(中国)副总裁。
黄维然
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理论、自监督学习、小样本学习等。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师从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和IEEE会士陈卫。在NeurIPS/CVPR/ICCV/AAAI/IJCAI等人工智能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担任NeurIPS/COLT/CVPR/ICCV/AAAI/IJCAI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或审稿人。
蓝振忠
西湖大学工学院PI。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结合与应用。在加入西湖大学之前,在谷歌AI部门工作,期间发表的自然语言理解模型ALBERT是目前最好的语言理解模型之一。博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学院学习,主要研究视频中的动作识别。近年来,他在多个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胡瀚
西安交大兼职博士生导师。于2014年和2008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分别获得博士和本科学位,博士论文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博奖,博士期间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曾在百度IDL工作。担任CVPR 2021/2022领域主席。目前主要研究兴趣是基本视觉建模,视觉自监督学习,以及视觉-语言联合表征学习。
王啸
研究方向为图神经网络、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天津大学博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入选2020年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学者。在IEEE TKDE, KDD, WWW等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共一的CCF A类论文24篇,1篇入选WWW 2021 best paper awards候选,3篇入选AAAI 2017/WWW 2019/WWW 2020最有影响力论文榜单。
林衍凯
博士毕业于来自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组,由孙茂松教授和刘知远副教授共同指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抽取、图网络学习、自监督学习。目前已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著名国际会议IJCAI,AAAI,EMNLP,ACL发表相关论文多篇,Google Scholar引用数超过4000。
赵鑫
2014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至今。研究领域为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共计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ECIR’21时间检验奖(Test of Time Award)等,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智源青年科学家。
刘洋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重要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2项。曾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主任、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亚太分会执委兼秘书长、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编委、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施柏鑫
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博士后。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数字媒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年科学家。从事计算摄像学与计算机视觉研究,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CCF-A类期刊和会议论文60余篇。担任IJCV等期刊编委,CVPR、ICCV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IEEE高级会员。
黄高
201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提出了主流卷积网络模型DenseNet。目前在NeurIPS,ICML,CVPR等国际顶级会议及IEEE多个汇刊共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引用20000余次。获CVPR最佳论文奖、达摩院青橙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先锋奖、全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智源青年学者和国家优青基金资助等荣誉。
兰艳艳
北京市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年科学家。曾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兰艳艳博士的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在生物计算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她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 余篇,曾获SIGIR最佳学生论文奖、CIKM最佳论文Runner-Up奖。担任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获得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吕卫锋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海量信息处理、智能交通、城市计算等方面研究开发工作,所建立的基于移动位置数据的城市出行信息服务关键技术,支撑了国际最大规模移动位置数据处理系统构建,获国家发明、技术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三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夏华夏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包括自动驾驶、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2020年入选北京青年学者、海英计划——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担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员理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发展与合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雄安智能城市联合会理事等职务。
王刚
教授级高工,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交通运输部“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等荣誉称号。 近30年来,专注于我国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研究和建设,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部省重大行业信息化项目等。牵头组织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实施等各项工作,负责国家中心系统建设。多项研究和建设成果推动了我国交通信息化发展。曾带领团队斩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组织建设的“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程”荣获中国高速公路30年信息化经典工程奖。2020年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王邓江
王邓江博士,高级工程师,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算法专家,智慧基站产品研发负责人,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讯委员。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车路协同智能驾驶模拟仿真平台研发与创新应用示范”课题任务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目标实时监测与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和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课题“FPGA硬件加速技术在路侧融合感知应用的研究“等多个项目的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智能交通、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共发表论文11篇,授权专利17项,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8项。
孙亚夫
1974年出生,硕士研究生,2010年加入千方科技,现任千方科技副总裁。
谭昶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现任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群副总裁、智慧交通业务部总经理,谭昶博士因其在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突出贡献,当选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副会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共政策委员会执行委员及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振武
广东省交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深圳市后备级高层次人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技术大学校外导师。 长期从事智能交通领域研发工作,牵头承担了大数据、交通模型、实时在线交通仿真、车路协同、智慧管控等重大项目2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后牵头多个省市级科研课题,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国智能交通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深圳市科学进步一等奖” 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
郑志明
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空天信息安全与复杂信息系统等数学与信息交叉领域的研究。创立了动力学密码,突破空天信息安全高速、低耗、多模式等技术瓶颈,研制成功系列空天安全新装备并列装。面向复杂信息系统,创立了调控系统复杂性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信息快速传播、信息全局扩散和数据准确分析的新计算模式,产生重要国际学术影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1)、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徐波
博士,研究员。现任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兼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智能语音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曾获 “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奖”、 “王选新闻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主持多项国家支撑、863、973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课题。研究成果先后在内容监测、口语评测和智慧医疗等领域获得规模化应用。近年重点围绕听觉模型、类脑智能以及博弈进化智能等进行研究探索。
孙富春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CAAI Fellows,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国际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主编,国际刊物《IEEE Tra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 Systems》、《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JCAS)》副主编或领域主编。
吕金虎
长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Visiting Fellow、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后、澳大利亚RMIT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任全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联盟理事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IEEE Fellow。 长期从事协同控制、工业互联网等研究,担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排名1,1项排名2)、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青、国家万人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国家级人才、澳大利亚ARC Future Fellow、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国优博等。IEEE TII(Q1)共同主编、第43届IEEE工业电子学会年会共同主席。
杨红霞
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学位,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总监,原IBM全球研发中心Watson研究员,Yahoo!主任数据科学家。目前致力于研发超大规模认知智能引擎和其在信息流推荐系统的应用,开发的算法稳定的支持了阿里巴巴搜索、广告等30几个核心BU和其业务场景。在顶级统计和机器学习国际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美国专利9项,中国专利局在审专利9项。荣获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uper AI Leader,简称SAIL奖),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2020年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团队等。
武威
博士,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美团)NLP中心负责人。负责自然语言技术在美团搜索、推荐、客服、广告等场景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在美团业务上的落地。在加入美团前,曾于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组任主管研究员以及微软小冰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微软小冰核心对话技术的研发。他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及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以及信息检索。在相关领域的顶会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担任AAAI 2019高级程序委员,ACL2021领域主席,以及EMNLP2021领域主席。
邓亚峰
现任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搜索事业部负责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具有18年的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方向的研发经验。在过去的工作中,他发表过论文11篇,申请中国专利135项,其中已经授权的98项。他曾担任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也曾任职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阿里云计算、盛大创新院等公司担任研发专家等角色。所负责业务涉及人脸识别、视频内容理解、行为识别、图像搜索、语音语义交互、机器人、深度学习在推荐及自然语言中的应用等,曾带领团队在FRVT、LFW、FDDB、KITTI、PRCV2019等多个国际和国内主流竞赛中获得过第一名的成绩。他是CCF-视觉专委会委员、计算机视觉标准组委员,曾担任华为智能安防(机器视觉)领域特聘专家、英特尔顾问委员会成员。
黄民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副主任,中文信息学会自然语言生成与智能写作专委会副主任、CCF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助理。IEEE、CCF高级会员,CCF 2019杰出讲者。 他的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自然语言生成、对话系统、阅读理解等。曾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中文信息学会汉王青年创新奖,阿里巴巴创新合作研究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多次获得国际主流会议的最佳论文或提名(IJCAI、ACL、SIGDIAL等)。研发对话系统平台ConvLab和ConvLab2,多次组织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对话系统评测与竞赛(DSTC8,DSTC9),获得NTCIR 2017年组织的短文本对话生成评测冠军。
亚里克斯 · 扎沃洛科夫
Zhavoronkov 博士是一位对长寿科学和产业充满热情的生物老年学家和人工智能科学家, 他是 Insilico Medicine、长寿和人工智能公司的创始人,他在药物发现和衰老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发明了多项关键性技术,并与顶级制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曾毅
曾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英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委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人工智能伦理特别专家组专家;世界卫生组织(WHO)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专家组专家;联合发起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协作网络(AI4SDGs Cooperation Network)并任联合主席;主要研究领域是类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
Steven Vosloo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字政策高级官员,近期特别是推动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人工智能原则的提出与实践。他曾担任Pearson公司南非分公司创新实验室移动技术的负责人。他特别专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弱势群体,为其带来福利与发展的机遇。
Wendell Wallach
耶鲁大学生命伦理中心技术伦理工作组主任,世界经济论坛人工智能委员会委,他是黑斯廷中心高级顾问,卡内基国际事务伦理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创立了人工智能治理国际会议(ICGAI)。他是畅销学术著作A Dangerous Master: How to keep technology from slipping beyond our control 的作者,以及Moral Machines: Teaching Robots Right From Wrong 的共同作者。
Danit Gal
剑桥大学未来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数字合作高层论坛人工智能主任,此前还曾担任日本庆应大学网络文明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科技伦理、人工智能伦理、安全与治理。曾任北京大学燕京学者,也是清华大学iCenter的国际战略顾问。主持了P7009 IEEE standard on the Fail-Safe Design of Autonomous and Semi-Autonomous Systems working group,并担任 IEEE Global Initiative on the Ethics of Autonomou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外事委员会主席。
Arisa Ema
Arisa Ema是东京大学副教授,专注于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人工智能与社会相关的研究。她是日本人工智能学会伦理委员会的成员,同时担任日本深度学习研究会外事委员会主任。
王国豫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大连理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人文学院副院长,欧盟研究中心、德国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DAAD奖学金获得者(马格德堡大学哲学系),斯图加特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伦理与学术道德委员会共同主席,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伦理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包括高科技伦理学、生命医学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德国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文化等。
梁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理事。研究方向包括研发全球化、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践、科技政策、创新管理、标准与知识产权,新兴技术及其治理等。
陈小平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机器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IEEE ROBIO’2016最佳大会论文等国际论文奖、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最佳自主机器人奖和通用机器人技能奖、机器人世界杯12项世界冠军等团体奖获得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伦理专委会(筹)主任;提出基于“融差性”原理和“开放知识”的机器人智能技术路线,并在“可佳”和“佳佳”智能机器人系统中进行了持续性研究和工程实现。
朱旭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包括政策过程理论、智库和专家参与、环境与气候政策、科技政策、转型与公共治理等。
张薇
张薇自2015年起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助理驻华代表, 拥有16年的联合国工作经验,目前全面负责战略传播、创新、合作伙伴关系与项目管理等工作。在此之前,她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传播与合作伙伴关系负责人。此外,她曾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担任联合国驻华系统传播小组主席。
郭锐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社会责任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标准委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社会伦理专题组负责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委会委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界面交互分委会委员。研究方向包括公司法、金融管制、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治理、残障法等。
段伟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信息哲学、科技伦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当前关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哲学、伦理及社会问题,当代科学知识的形态、科学研究模式、科学无知等。